「聚焦纳晴」珙桐隧道:生态施工实现“零开挖”进洞
正在建设的纳晴高速T3标珙桐隧道洞口处,树木郁郁葱葱。在探索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上,这条隧道不断创新。
10月8日,记者来到纳晴高速珙桐隧道施工现场,与传统隧道施工不同,洞口周围的土地并没有开挖,植被完好无损,一片绿意盎然。
“我们在洞口采用了‘零开挖’的施工方式,既可以保护国有林场植被,也能减小仰坡滑坍等安全风险。”贵州交建集团所属纳晴T3标项目副书记兼项目副总工解小伟说。
解小伟介绍,这是我们正积极推行的隧道“零开挖”理念。所谓“零开挖”,即洞口开挖时,不对山体进行大面积削坡,先把隧道延伸出来,而传统的隧道施工会在洞口周围的坡面大面积开挖。
珙桐隧施工初期,为何不走寻常路?
答案必然是积极且目标明确的,瞄准环保、高效、安全!
原来,洞口原设计边仰坡需挖断通村道路并占用大面积国有林场,为保证隧道工期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周边生态环境,争取早日进洞,施工团队采用了明洞暗做的方式将套拱延长,增加管棚长度的方式,最终实现了“零开挖”进洞。
“我们把高速路修进来,还要把青山绿水留下来。”解小伟始终认为,施工与环保密不可分,努力走出一条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环保的“新路子”,势在必行。
基于珙桐隧道穿越珙桐自然保护区,为避免隧道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,项目团队在隧道洞口设置了3级沉淀池并配备了污水处理设备,通过逐级沉淀过滤以及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排放。
不仅如此,项目对施工区域采用围墙进行围挡,生产、生活均在控制区内进行,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。对施工区域科学合理采用混凝土硬化地面并定时洒水,防止车辆行驶过程中引起扬尘污染环境。
穿过珙桐隧道,一条生态友好的纳晴高速正向远方延伸,这也是该条高速打造品质工程的最佳诠释。项目自进场以来,坚持创新驱动发展,把光面爆破列为隧道施工的关键工序。
为优化光面爆破技术施工工艺,提高洞身爆破质量,减少超欠挖,控制施工成本,纳晴T3标根据掌子面围岩情况对爆破参数、钻眼工序等进行了一系列技术攻关和微创新研究,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光爆技术经验,研究出一套有效的爆破参数应用与施工。
通过施工技术支持,保证了钻眼的“平、直、齐”及钻眼的精确度。通过有效控制现场超挖量,降低了喷射混凝土的超耗量,实现了混凝土的超耗控制,降低了成本,缩短了喷射时间,加快了工序循环。
据了解,珙桐隧道全长5.1公里,设计为分离式特长隧道、高瓦斯隧道,是纳晴高速控制性工程,正紧盯通车目标,全力以赴推进项目进度。
项目名片:纳晴高速公路项目是纳雍至兴义高速公路(G7612)的重要组成部分,串联了杭瑞、厦蓉和沪昆等国家高速公路主线,主线全长162.167公里,总投资约380亿元,工程桥隧比例高达69.46%,是目前全国在建高速公路中地形地质最复杂、桥隧比例最高的项目之一。它的建设有利于贵州省6纵大通道的贯通,不仅加强贵州省西部地区南北向的交通联系,形成贵州与相邻的四川、广西联系的快速通道,也将是我国西部四川等省(市、区)南下出海的重要公路运输通道,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活力。